走访北京大兴:农村医疗机构“时刻准备着”,守护百姓安心过年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邢晓婧 张常悦】随着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叠加2023年春节将至人员流动明显加剧,新冠病毒传播风险也可能随之加大。在此背景下,被视为疫情防控能力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是否充足,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话题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春节前夕,《环球时报》记者探访北京郊区村镇中心卫生院及其辖区内下设卫生机构,发现药物储备充足,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开日常服用药物,而用于新冠的感冒、发烧、咳嗽类药物少有人问津。受访医护人员认为,春节期间小区域的新冠感染在所难免,应该不会发生类似于去年年底的大规模感染情况。即便再次迎来感染高峰,以现有医疗资源也能从容应对。
大兴区采育镇中心卫生院:力争让辖区内老百姓安心过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北京市区向南驱车约1小时,即可抵达大兴区采育镇中心卫生院。《环球时报》记者探访当天正值春节前夕,候诊大厅的患者不算多,井然有序地等待叫号。采育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师闯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去年年底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该院每天接诊患者约为1300人次,现已降至约700人次。
采育镇地处北京市大兴区东南部,距离城区约45公里,与河北省廊坊市接壤。辖区常住人口近6万人,大部分为农村人口。当地至今保留春节大集等农村传统习俗,居民亲戚多,爱串门。因房租便宜,聚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也有不少人大兴、廊坊“两头跑”,流动人口多,人员构成较为复杂。
春节期间,大量的人口流动和人员聚集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感染高峰?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提问时,师闯表示,秋冬本身就是季节性流感多发期,人口流动和人口聚集确实存在引发季节性流行病的可能性,不仅是新冠,流感等其他疾病也可能迎来小高峰。就目前情况而言,小区域的新冠感染在所难免,但类似于去年年底的大规模感染的情况应该不会再次发生。
“即便再次迎来感染高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卫健委的统一调配下,以现有医疗资源也能应对。”师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此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医护人员积累了大量相关经验。比如一线医护人员会与药房保持24小时沟通,发现一丝流行性疾病的苗头就会与药房联系,检查药物存量,并提前储备相关药品。同时,药房、药库也和各医院保持联系,相互咨询备药量,方便必要时调配。除常规药物之外,中心卫生院还会根据需求,接受卫健委统一调配的辉瑞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目前存量充足。
加入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为农村社区医院的医疗服务提供重要支撑。采育镇中心卫生院与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密切合作,能够根据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检查需求,帮助辖区居民预约“医联体”内专家就诊,协助办理转诊、会诊、绿色通道、特殊检查以及住院等相关手续。师闯说,春节期间也安排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患者不用担心无法满足就诊需求,中心卫生院力争让辖区内的老百姓安心过年。
药物储备充足 当地居民:用的时候再开也来得及
为健全农村医疗体系,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近年来大力推广增设村卫生室,争取做到“一村一室”。师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采育镇辖区内共有33个村卫生室,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中心卫生院及1处外设门诊部,共有大大小小45个医疗机构,基本可以保证居民在15分钟车程范围内及时就诊。对于个别没有卫生室的村落会安排巡诊车,主要服务于行动不便的老人。
岳街社区卫生服务站距离采育镇中心卫生院仅有5分钟车程,62岁的党春和来这里开了一些降血脂的药物。党春和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和家人多年来一直在这里开药,反正都是一样的药,一样用医保,没必要往大医院跑。另一位40岁左右的女患者开了助眠药,没有囤感冒药、发烧药,认为“用的时候再开也来得及”。《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当天前来就诊的患者几乎都是开需要日常服用的药物,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则鲜有人问津。主治医生张桢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服务站药房储备充足,药物由中心卫生院统一调配,每周提交一次用药需求和计划,需要特殊药物时可以加速协调。
从岳街社区卫生服务站驱车约20分钟,《环球时报》记者探访了距离河北廊坊仅一步之遥的凤河营门诊部,42岁的医师范守学正在给73岁的张奶奶开药。张奶奶来开一些胃药,范医生叮嘱她改变饮食习惯,少吃甜食。多年来,张奶奶一直在凤河营门诊部就医,从家里走过来到拿完药只要半个小时,非常方便。张奶奶还没有感染过新冠,家里也没有备药。她笑呵呵地说,“随时都能找到范医生,不碍事”。
范守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门诊部高峰期的接诊量约为每天100人,现已降至40至50人。在门诊部的药房里,《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大量储备的泰诺、连花清瘟、感冒冲剂、肺力咳、小儿豉翘、美林等药物。还有治疗前列腺、心血管等疾病的药物,种类齐全。患者如忘带医保卡,可在支付宝里直接刷电子医保卡就诊,从医保卡里直接扣费,再从旁边药房取药即可,整个过程十分顺畅,比大医院还要高效。采访期间,还有村民特意来打听门诊部春节期间是否关门,听到有医护人员值班表示可以“放心过年”。
春节期间医护人员时刻准备着
采访当天,恰逢71岁的赵玉红老人病愈出院。采育镇中心卫生院病房副主任、主治医生郭盟盟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老人感染新冠后出现咳嗽、咳痰2周,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肺部CT显示病毒性肺炎改变。本月初入院后,对症给予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老人咳嗽、咳痰明显好转,复查肺CT,炎症明显吸收,达到出院指征并被告知出院注意事项后,经过10天的治疗,便办理了出院手续。赵玉红老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就住在附近,就诊方便,卫生院医护人员照顾周到,让她这么快康复出院,可以回家过年。她的老伴也连声道谢。
实际上,采育镇中心卫生院十分关注辖区内65岁以上老人的健康状况,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7000至8000人建立健康档案,构建起家庭医生助理服务体系。
师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卫生院每年会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体检科的医护人员会逐一联络,每天安排30至50人来院体检。同时安排体检车进村,摸排重点人群。这项工作从每年1月开始持续至10月底结束,至今已开展多年。
师闯称,居民有健康问题往往会先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咨询家庭医生,有些可以通过服药解决,有些则需要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来院就诊。无需一遇到问题就赶来医院,有效避免了人员聚集。而且,多年来很多老人和家庭医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信任,早已超过普通的医患关系,有时和家庭医生通个电话,有个交流,就感到心里踏实。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师闯也就春节期间如何有效防止感染疾病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做好防护,戴好口罩;第二,注意咳嗽礼仪,尤其有些农村地区的老百姓可能不太注意,认为一家人不用太讲究,其实咳嗽时用纸巾遮挡口鼻很有必要;第三,勤洗手,保持卫生。师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日常出诊时,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会反复向患者强调以上内容,提醒大家尽量避免感染。但如果春节期间“中招”也不用担心,可随时来院就诊,医护人员“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