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低俗音频内容负责?车载音频行业乱象调查(二)
春节期间,陈鹏在成都老家过年时,发现亲戚家的孩子躲在屋里听有声小说。他扫了一眼手机,发现小说封面图露骨,标题又带有诱惑性,而这个孩子还是初中生。
【资料图】
他在某知名音频平台,搜到这部小说后,也听了几个章节,“小说详细描述了人体某个部位,而且内容还带有性暗示。”尽管平台设置有未成年模式,他觉得没啥用。
不仅这部有声小说,某音频App的有声节目中依旧存在疑似“打色情擦边球”的内容。记者在该平台发现一档名叫《开荤啦!》的栏目,其推荐语就是:“很黄很暴力,低调很内涵!”点开音频播放没几分钟,男女主播开始说一些挑逗性和性暗示语言,更换另外几期节目,发现同样如此。
2月17日,记者向这家音频平台反馈《开荤啦!》栏目内容涉嫌低俗。19日,该音频平台工作人员致电记者称,因音频内容低俗,已将对应音频进行下架处理。
不仅手机App,这些音频内容还在以车载音频的方式传播。该音频平台宣称,在前装市场,已将产品覆盖到宝马、奥迪、福特等60家整车厂。同时与业内顶级方案商达成合作,为行业提供车载娱乐解决方案。甚至,该音频平台还独家入驻某车企智能生态系统为车主提供定制音频服务。
对于音频平台的内容,该音频平台负责车联网工作人员表示,所有音频内容都经过部门严格审核,一旦发现低俗内容,肯定要下架。“在汽车行业,95%以上车企都使用我们的音频内容,就想给用户最好体验。”
对此,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高金萍表示,如果车载音频都是商业媒体的内容,容易被商业化驱动,出现内容生态唯流量、唯数量,不讲质量、导向问题。
谁来承担低俗音频内容责任?
同陈鹏一样,该音频平台也让杜梅头疼不已。
杜梅告诉记者,现在小孩只要上车,便主动点开车机屏内的有声小说,听一些神仙、鬼等小说,不让他听,就开始闹。“这些玄幻小说很具有故事性,很容易让孩子上瘾。”
让杜梅感到困惑的是,车载音频出现对儿童不适内容她就想投诉,但不知该找音频平台,还是找车企。
某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车智能化生态平台型公司,服务近30个汽车品牌客户及近百款车型。该公司产品专家陈萌介绍,车载音频共有5种模式,定制前装、标准前装、应用商店、语音生态和手机互联,“现在很多车企选择前装模式”。
所谓前装模式是将应用预装至车载系统。陈萌说,车企对前装类型的车载App有一定选择标准,首先需要App在移动互联网具有一定口碑、知名度和用户规模,这让车主能在车上感受到习惯延续。另外,App还要满足车载场景需求,比如导航、音乐和有声小说等。
陈萌说,目前,车企和互联网企业主流的合作模式,是车企为用户提供多个流量通道,但这些与车辆相关服务,需要车企或用户来买单。
某知名音频平台负责品牌电台工作人员表示,其公司可以给车企装载品牌电台,还能专门为车企定制音频内容,一家车企每年收费大概200万。“大家都收费,这里有版权和开发成本,不然亏钱。”
这家知名音频平台负责给车企预装App的工作人员介绍,车载音频和移动端的音频内容基本一致,他们每装一辆车收费5元。“一般车企不管音频内容,如果内容出现问题,责任由自己公司承担。”
新能源汽车投资人杜飞表示,在车企看来,把汽车造好就行,没有时间和精力单独做音频内容,所以车企也愿意与音频平台合作。
对于音频内容,他表示,“我觉得哪个软件出了问题,哪个音频内容服务商就有责任。”
不过,杜飞也提到,车企有专门部门对软件内容进行审核和把关。因为车企本身很珍惜自己品牌形象,不会用低俗内容导流。“我觉得车企把车卖给了消费者,那它应该对车内所有产品负责。”
在杜飞看来,车企想预装什么App,考虑的并不是生态服务商的规模大小,而是这个平台价值和发展空间,但不管什么音频内容,都应该符合主流价值观。
谁对车载音频内容审核?
如今,在智能化、互联网之风逐渐刮向汽车行业的大背景下,“汽车+互联网”的模式越来越普遍。
2021年6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在成都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
对互联网服务商来说,车载终端是手机、电脑、电视之外,另一个潜力无限的信息娱乐空间,不仅能扩展互联网产品与服务的终端覆盖率,还可以扩展用户数,甚至产生额外的会员或内容付费收益。
在陈萌看来,按照互联网的流量逻辑,车企偏好选择内容丰富性、用户体量、影响力等方面有优势的纯商业平台,互联网音频内容也因为我国广阔的汽车消费市场而频频在智能汽车领域发力。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车企对车载音频的选择具有主动权。陈萌表示,部分车厂不允许用户安装其他App,但有些车厂会将审核过的App放到自己的应用商店中让用户选择安装。另外,还有少量车厂允许用户自行安装App。
“车机屏内的信息娱乐产品不是影响用户购买车辆的决定性因素,但车机屏安装什么App软件,这得经过车企同意。”陈萌说。
杜飞也证实,预装车载音频App得经过车企同意和有关部门审核,这跟手机预装软件一样,需要经过手机厂商审核,不然根本安装不了。
陈萌表示,车企对装载App进行审核主要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安全和用户隐私相关的审核,检查App是否有安全漏洞,是否合法收集用户数据等;二是App和座舱主题的适配性,包括配色,使用习惯相关的设计等;三是App使用的内存、CPU、存储资源状况,保障核心应用的资源和座舱整体使用的可用性和流畅度。
一旦车载音频出现低俗内容,车企与音频服务商的归责问题,北京市中治律师事务所律师郭聪认为,如果车企仅置备车载互联网接入硬件设备,用户使用该硬件设备自主从互联网下载收听、观看载有上述违规内容的视听节目或App,且车企也并未参与或负责相关视听节目内容和App制作及审查,也没对App进行推荐,更重要的是,车企未从中获利,那么车企因此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较小;反之,车企可能涉嫌共同传播违法视听节目并导致相关处罚等法律责任。
互联网巨头为何布局智能汽车?
如今,汽车作为“第三空间”已成为互联网服务商的必争之地。
早在2017年,长安汽车与阿里巴巴官宣了双方的战略合作,通过整合阿里巴巴旗下的生态体系,推出了名为“斑马智行”的车载系统;同年,广汽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合作领域包含新能源、智能网联、云平台等内容;2020年末,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对于阿里而言,通过这次与上汽的战略合作,它能够带着自己在车联网、人工智能、高精度导航等领域的优势,直接切入核心造车领域。
杜飞表示,从造车能力来说,互联网巨头与传统车企还相差甚远,所以互联网巨头只能通过资本和技术优势,让双方达成合作。
然而,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巨头合作的背后,双方都打着各自“小算盘”。某车联网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势力车企沿袭互联网的玩法思路,认为控制了用户、流量才能掌握主动权,所以新势力车企要保证内容控制权在自己手里。
该负责人说,车企可以通过掌握内容控制权来收集用户数据,了解车载用户的使用场景和偏好,用来完善用户画像,并在产品迭代中打造更多场景与推荐机制,为更进一步的用户运营打下基础。
上述负责人称,汽车作为一个复杂产品,是车企整体品牌价值的集中体现,从品牌运营角度来看,车企需要结合各类互联网服务来打造高品质的营销活动,以及获取更多用户互动和口碑。
陈萌认为,在线电台可以补充传统收音机的内容局限,丰富有声内容。另外,通过合作车企品牌命名的专有节目(品牌电台),提升用户黏性,增强与用户的互动频次,宣扬车企的企业文化。
在陈萌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C端用户在手机或其他终端上对主流音频服务商有基础认知和使用习惯,可能还是付费会员,积累了许多个人偏好数据。车企与主流音频服务商合作,可以将用户使用习惯延续到车内,省了许多宣传与运营成本,用户有天然的使用意愿、使用频次和产品满意度后,有益于提升座舱产品、车辆品牌的口碑。
谁来监管音频内容?
“从监护人角度来说,家长关注、投诉这些音频内容,这种做法值得鼓励和表扬,这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打击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军说。
监管部门对低俗音频内容的监管从未停歇。早在2019年,国家网信办曾会同有关部门针对网络音频市场存在传播淫秽色情内容等乱象启动“专项整治工作”,分别对出现问题的荔枝、企鹅FM等26款音视频类App应用和运营公司采取了约谈、关停平台服务等处罚。
2020年3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实施,被认为是我国自接入互联网以来专门针对网络传播内容制定的最全面而系统的规范性文件,以网络安全法等为依据,为网络内容治理提供了系统指引。《规定》明确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和服务平台要切实履行责任和遵守法律法规,禁止传播和宣扬低俗、庸俗、媚俗等视听内容。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表示,车厂在预装App时需要进行某种规范,这就像手机上预装App一样,现在法律上也有明确要求,应该保障用户自主选择权利。也就是说,App应该可以卸载,不能装上了用户就没法干预。另外,如果App含有不良内容,车企明知安装这个App存在被投诉风险,应主动采取防范措施,可以删掉不良内容或终止合作。然而,监管部门接到用户投诉,如果情况属实,可以下架这款软件。
在高金萍看来,音频内容服务商也应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努力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和信息服务。而车企应严格遵守政策规定,积极与监管部门合作,维护信息传播的正确导向。
她表示,监管部门应加快完善车机屏新闻信息发布的管理细则,从发布主体、发布方式、发布内容等各个环节确保公众利益,建立信息发布不良平台名单,明确准入和退出机制,维护有序、高效的车机屏信息发布。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针对违法违规音频平台开展集中整治,遏制行业乱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最终目的是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网信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标本兼治、管建并举,在进行集中整治的同时,推动音频平台企业规范发展、创新发展,支持和鼓励主流媒体生产更多网民喜闻乐见的优秀音频内容,引导广大网民积极参与优质音频创作活动,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营造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的网络音频空间。
(文中陈鹏、杜梅、杜飞、陈萌均为化名)
来源:央广网
记者:刘保奇